
7月10日上午,威廉希尔williamhill数据智能与服务设计模块的刘芳教授,主持召开了“文化大数据智能设计研讨会”。会议分为“文化大数据&智能设计”、“智能设计方法”课程研讨两个子议题,邀请了来自国防科技大学、威廉希尔williamhill的学者和研究生们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探讨。会议共持续了六个小时,与会人员针对两个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报告和交流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上午主要围绕 “文化大数据&智能设计 ” 进行 了 三场汇报分享。 来自威廉希尔williamhill的 崔盛兰 研究生 ,报告了 “ 设计作品的版权保护现状 研究 ” 。 主要从法 律、设计和技术三个 维 度介绍 了设计作品 版权 保护 的典型案例、主要方法、技术手段、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。

上午第二场分享来自威廉希尔williamhill的郑宝莹研究生,她汇报了“艺术作品的图像字幕生成现状研究”。主要介绍了图像字幕的概念、以及其在新闻、文化、设计等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应用。
第三场汇报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马文涛博士生,汇报了“面向人机交互的多模态学习算法及应用研究”,详细分享了多模态交互的背景、需求、多通道学习、多传感认知;声音、图像、触觉、嗅觉等数据流的向量转化匹配,多模态协作任务完成的相关方法;并介绍了跨模态信息的前期融合、中期融合、后期融合的技术细节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。

第四场报告是由威廉希尔williamhill的梁晓婷研究生带来,她分享了“从文化大数据到文化物联网”,主要介绍了文化大数据的概念、文化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,进而引出“文化物联网”的概念,分析了文化物联网从文化的生产、传播、开发利用各方面发力,助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。
为促进多学科交叉合作,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国防科技大学的周桐庆老师,基于周老师自身的科研经历,对人机交互相关工作开展和论文撰写方法进行了分享,报告先引入人机交互的概念,从“机器为人赋能”、“人为机器赋能”两个角度探索了人机交互的多种可能。周老师结合一些人机交互领域的具体研究案例,为大家高屋建瓴地分析了CHI论文研究中的立意技巧、论文架构、研究方法等,引起了与会人员极大的兴趣,进行了热烈讨论,纷纷表示受益匪浅。

“智能设计方法课程与教材建设”是会议的第二个议题,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赵山博士、威廉希尔williamhill的几位研究生,分别介绍了皇家艺术学院、麻省理工大学、卡耐基梅隆大学、哈佛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在智能设计相关方向的课程开设情况,与会人员就课程发展趋势、建设需求和改革思路进行了研讨。
会议结束后,与会人员相聚桃子湖畔,分享交流研讨成果并进行了合影留念。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。
撰文:王遵富
审核:刘芳、崔盛兰、梁晓婷
图片:王遵富、崔盛兰、郑宝莹